★超高色溫適應技術
電視畫面的色彩效果,除了受到被攝物體的本色、所受色光的顏色、環境色等影響,還要受到色溫的影響。甚至可以說,色溫是比光色更加重要的色彩表現因素。色溫是物體或空間在光和熱作用下,產生顏色變化的物理量。計量的單位為凱爾文(Kelvin)度。標準黑體(如鐵、鎢等)在連續加熱過程中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由此得出與溫度相對應光色的量度。通俗地說,色溫即輻射光的顏色溫度。標準黑體在攝氏-273℃為絕對黑體,這時它沒有任何輻射光,其色溫標定為0(K);當溫度加至1000℃時,輻射光呈暗紅色,色溫標定為1000+273=1273(K);當溫度加至5227℃時,輻射光呈白色,其色溫標定為5227+273=5500(K);當加溫至24727℃時,輻射光呈天藍色,其色溫標定為25000(K)。物體的色溫度總是小于其實際溫度,物體愈接近黑體,色溫度與實際溫度的差別愈小。”在拍攝過程中,色溫低時,拍攝出的畫面景物顏色偏黃(或偏紅、偏橙),攝影術語稱為“偏暖”;色溫高時,拍攝出的畫面景物顏色偏藍(或偏青、偏紫),攝影術語稱為“偏冷”。由于不同的環境色溫不同,所以,拍攝前要針對大致的色溫范圍,將濾鏡撥到
與環境色溫相符合的檔位。當濾鏡檔位撥完后,就可以進行適應色溫的黑白平衡調整。⑴. 白平衡的調整所謂白平衡,指攝像機紅、綠、藍三個基本色的視頻信號幅度相等,色度信號為零。攝像機處于白平衡狀態時,攝像機對準白色物體拍攝,在彩色監視器上顯示的圖像應該是純白的,不偏向任何其他顏色。進行白平衡調整時,在確定濾鏡檔位不錯后,將鏡頭對準一個標準白色物體或蓋上白色鏡頭蓋,調整變焦,使取景器充滿白色,然后撥動白平衡調節開關(WHITE)向上,尋像器內顯示“WHT:OP”,幾秒鐘后,又顯示“WHT:OK”,白平衡便調整好了,并被自動記憶。有時候,撥動白平衡開關(WHITE)向上時尋像器內顯示:⑵.黑平衡的調整所謂黑平衡,指攝像機紅、綠、藍三個基本色的視頻信號中,黑電平的大小一致。攝像機處于黑平衡狀態時,攝像機對準黑色物體拍攝,在彩色監視器上顯示的圖像應該是純黑的,不偏向任何其他顏色。攝像機出廠前,黑平衡是調整好的,但在實際運用時,攝像機的紅、綠、藍三基色視頻信號的黑電平大小會有所變化,因此攝像機使用前如果有必要可以進行黑平衡調整。黑平衡的調整比較簡單,只需要將白平衡開關下撥,此時鏡頭光圈自動關閉,尋像器顯示“BLK:OP”字樣,幾秒鐘后,再顯示“BLK:OK”字樣,黑平衡就調好了。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偏色表現要求,攝像機拍攝前的色溫片選擇應與其環境主光色溫相一致。常見的主光色溫大致如下:
燭光色溫在1930K左右;家用鎢絲燈色溫在2600-2900K間;新聞燈色溫在3200K左右;高色溫鏑燈色溫為5600K左右;家用日光燈色溫為6000-7000K左右;日出或日落時,色溫在2800K~4200K之間;沒有太陽的晝光,色溫在4500K~4800K之間;中午前后的陽光,色溫在5400K~5500K之間;室內漫射陽光,色溫在5500K~6000K之間;陰沉的天空,色溫在6800K~7500K之間;煙霧彌漫的天空,色溫在8000K左右;晴朗的北方蔚藍色天空,色溫在10000K~20000K之間。根據以上色溫數據,可以選擇調整濾色片檔位。與濾色片并排在一起的,還有一組衰減濾光片,分為4檔,每檔以上一檔1/4的比例衰減濾光。 1檔=直通(CLEAR); 2檔=1檔光通過量的1/4 3檔=1檔光通過量的1/16 4檔=1檔光通過量的1/64 實拍時,應根據光線強弱,選擇相應的衰減濾光片,保持自動光圈F=8為宜。 不過對于濾光片的選擇,也并非完全取決于估計的色溫。在一些照明不足的拍攝環境里,寧肯偏色也要保證圖像的亮度。所以,按照色溫估計應該用3檔的,也可以用1檔。這是因為置于1檔時,光圈要比3檔省1級,兩種檔位
拍出來的圖像亮度大不一樣。⑷.混合光條件下,攝像機的白平衡調整A.在室內混合燈光和日光同時照射的情況下,應先確定以哪種光源為主。如果以射進室內的日光為主光,燈光為輔助光,則可選擇3號濾鏡,并給燈光加升溫的色片,使燈光的色溫提升到與日光相近的程度。如果以燈光為主光,日光為輔助光,則可選擇1號濾鏡,并在射進日光的窗口上掛一種降低色溫的薄片,使日光的色溫降低到與燈光相近的程度。B.在室外混合光條件下,一般以高色溫的光源,作為調整白平衡的依據。也有通過給照明燈加色片,提升或降低燈光的色溫,以調和混合光線造型效果的。調焦(景深)控制攝像機的調焦也稱為“聚焦”,指攝像時調整聚焦裝置,以獲得所需要虛實效果的操作。理論上說,攝像調焦是為了控制景深。通俗地說,攝像調焦是為了控制電視畫面的虛實效果。所謂景深,指拍攝過程中,沿著鏡頭軸線方向,被攝景物成像清晰的范圍。換一句話說,景深是鏡頭軸線方向上,成像的最近清晰點到最遠清晰點之間的距離。攝像的景深與圖片攝影的景深有很多共性。例如,拍攝時鏡頭光圈越大,景深越小;鏡頭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拍攝時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攝距較遠、景深較大;攝距較近,景深較小。當然,攝像與圖片攝影的景深在認識上還是略有區別的。攝像的景深常常由于機位或者被攝主體的改變,一邊拍攝,一邊發生著變化。而圖片攝影的景深是個相對固定的概念。攝像機的調焦,主要有兩種方式:其一是自動調焦,其二是手動調焦。現代攝像機基本上都有自動調焦的裝置。當攝像機用自動聚焦檔位拍攝時,鏡頭的自動聚焦系統會根據畫面中心目標鎖定對象,自動對焦,使畫面中心處的
景物始終保持在景深范圍,這樣拍攝起來,十分方便。自動調焦拍攝方式,多用于新聞報道的拍攝,或紀實性抓拍、搶拍等。由于其方便拍攝的特點,自動調焦也是業余攝像常用的拍攝方式。當攝像機拍攝大面積的黑、白被攝體,或者拍攝明暗反差太大、有強光直沖鏡頭的被攝體時,以及前景面積較大(且不完全透明)、照度不均勻、景物表面有強烈反光等情況時,就應當用手動調焦。拍攝位置相對固定的主體,其手動調焦的操作要領是,先把鏡頭推向被攝主體的重要部位,調實后再把鏡頭拉開,按照所需要的景別進行拍攝。如果拍攝的是較大的場面,且照度充分,機位也相對穩定(例如有三腳架),則應該用小光圈,大景深,對準中心活動區域聚焦后固定住,可長時間拍攝(類似于圖片攝影運用超焦距進行的拍攝)。如果遇到機位和被攝主體都必須有所變化,且景別較近,被攝主體經常偏離中心位置的情況,就要運用手動跟焦拍攝。手動跟焦拍攝的要領是,按照事先估計的互動情況,預先跟焦一次后,獲得記憶性跟焦手感,再進行正式的跟焦拍攝。手動跟焦常用于電視劇、MTV以及藝術片的拍攝。被攝對象是否清晰?攝像主體一般是通過尋像器進行判斷,通過調焦環進行調焦。攝像機的調焦,在一般情況下,目的是把被攝對象置于景深范圍內。即:把被攝對象拍清晰。不過也有例外的,在一些特殊的鏡頭中,把調焦效果調虛,也能獲得理想的鏡頭效果。例如,在夜晚拍攝燈光,故意把調焦調虛,使被攝燈光明顯地處于景深之外,燈光往往會虛成彩色的光環,形成非常美麗的五彩繽紛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