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的“智能成長”還需多久?
隨著“智慧城市”的大力施行,在其延伸下的各種建設也是遍地開花,目前我國的大型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已經進入普及階段。全國各大中城市的新建辦公樓宇和商業樓宇等基本都已是智能建筑,這意味著智能化已成為現代建筑的標準配置。然而智能化在我國的發展中還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如:系統穩定性差、功能實現率低、智能化水平參差不齊,一直是阻礙智能建筑發展的首要問題。
2014年第十三屆南京社會公共安全防范產品及技術展覽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在展會中就智能建筑展開了從分的討論。現代智能建筑的智能系統更加龐大和復雜,需要更多各專業產品通過“萬能”協議轉換網關進行翻譯通信,實現互聯、互通、互操作。我國大部分的“智能建筑”還是采用的“子系統+網關+集成”的方案進行施工和設計。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技術含量很高,集成了強電、控制、通信、計算機、網絡、軟件等幾乎所有的能源、電力、信息、控制領域技術和產品,是極為龐大的復雜系統工程產品。
小結: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這種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它其實是忽視了大型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設自身的科學規律,不管是從設計、施工,還是后期的運行維護都較理想化,其標準難以統一、上下游施工及管理難以協調都是導致其不能繼續存在的根本原因。智能化的推行離不開新技術的融入,我國的“智能化”道路推行方向是個廠商均要思考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