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門禁又出新花樣 心率VS指紋誰靠譜?
隨著安防建設的全面構建,門禁系統越來越普及,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產生了。門禁系統的技術發展比較迅速,市場上出現的非接觸式智能卡比如ID卡、Mifare1卡、IC卡等。其采用的技術相對比較低端,被復制的可能性比較高,隨著生物科技的出現,心率識別門禁系統與智能指紋門禁系統成為了風頭浪尖上的弄潮兒,究竟哪一個更靠譜呢?
科技圈里爭奪行業標準的競爭從未停止過。2013年,多倫多公司Bionym研發的Nymi智能腕帶利用心電傳感器記錄心臟獨特的脈動節律來驗證用戶的身份。目前,Nymi只接受預購且它的研發人員數量有限,因此很難判定它的實際效果。然而,一旦心率識別與移動支付的組合成功,它將與采用指紋識別的蘋果爭奪行業標準。但在蘋果看來,指紋才是“完美的密碼”,心跳不是。
雖然心率識別的發展潛力很大,但其產品目前還僅限于預購。而且,蘋果也有意在AppleWatch中加入跟測量心跳相關的功能,且越來越多的穿戴設備似乎也增添了心率監測器。如此看來,心率功能和指紋功能或有一戰。
小結:
門禁系統在安防系統的構建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系統中的第一道防線。智能門禁系統的廣泛運用標志著我國智能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智能門禁實現了與安防監控系統、報警系統、一卡通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的跨平臺的無縫對接,使其更具智能意義,在建立和完善安全機制的同時為人們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提高,門禁系統發展將是一個相當大的優勢市場。